第二千三百一十七章 觐见皇帝 (第2/2页)
总之在演了一出真“西游记”后,四个东百的使者,终于抵达了大明京师。
这也是因为东百距离大明不是太遥远。
真要是和天竺一样遥远,早就挂了。
即便这样,来时360人的使者团,到此时只剩下四人。
其他人去哪儿了?
问就是“漂没”了。
他们是从海上漂流过来的。
走海路还有可能。
走陆地没有一点可能。
来回绕圈,中间土匪那么多。
海上靠着船快还能跑一跑。
在陆地上是真没法跑。
毕竟陆地到处都是关口,制造个失火、中毒再容易不过。
而海面上就没有这些。
只要绕过几只巡逻的大明船队就行了。
就能一路西去,直接从津门登陆。
即便如此,还是受到很多灾难。
进入京师,等待接见又是漫长的一关。
好在是进了京师,大明人不是倭寇,还要脸。
不会公然搞出杀使者的事。
倭寇可是经常干这事。
甚至出来朝贡时,还敢因为小事,公然拔刀砍杀大明人。
这是历史上确有其事。
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,号称万国来朝的大明,为了息事宁人,没有追究对方的责任……
其实就能看出大明的虚弱了。
那时候大明还是刚刚经历过土木堡之变不久。
武功已经废弛了。
随后倭寇就兴起了。
就是看出了大明的衰落。
数月后。
朝廷终于接受了对方的求见。
朝堂上。
东百人使者哭泣道:
“皇帝陛下在上,我东百世代为您的藩国,年年进贡,岁岁送礼。”
“结果你们士兵却赖着不走,不仅不把倭寇打走,而且还想要吞并我们的国土,还有天理吗?”
“还有王法吗?”
皇帝冷冷地看着他们。
不发一言。
他在心想,老子要上天封神,谁在乎你的天理和王法?
如果不是担心上天震怒,这事做得也有些不地道,需要从道德上装饰一番,根本就不会接见你们。
而在这时,礼部尚书出来道:
“你这使者,好不晓事。”
“以往你们被倭寇欺负,我们屡次派兵帮助,你们可给我一分军费?”
“都是花我们自己的钱!”
“那是我们的钱!”
“如今不过是在你们土地上宣扬一下我大明教化,让百姓互相沐浴圣恩。”
“你们竟然强词夺理,说什么赖着不走?”
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,圣上之兵,驻扎在哪儿都是理所当然的。”
说的好。
皇帝在心中拍手。
就冲这一番话,这个名为儒家,实则纵横家、杂家的尚书就没有提拔错误。
皇帝早就通过史书看明白了。
儒家只适合维持秩序,不适合立功做事。
更加不适合封神。
儒家很容易陷入腐朽和安逸之中。
上下尊卑,大家都不要变动。
法古就好,不要变法。
所以春秋战国,格局时时变,儒家才兴盛不了。
等到稳定了,才开始兴盛。
现在西边的土地都打不动了。
因为百姓没有办法继续在那里生存。
而且路途太遥远。
那只能从东面和南面取。
至于说什么面子问题,几百年后谁在乎?
而自己却已经成为神仙,更加不会考虑面子问题。
在长生面前,还要什么面子?
反正现在朕必须要土地。
但是这句话是不能跟他们明说的。
这时,那使者无言以对。
只能叩首道:“还请皇帝陛下慈悲啊,宽赦我东百子民,我等以后定然更加勤恳侍从。”
众管员纷纷不屑。
这就是事大罢了。
若是大明衰落,他们定然要投靠别人。
所以肉还是赶紧吃到嘴里最好。
而皇帝则说:“好了,朕知道了,朕会下旨询问事情真相的。”
“你且回去等着消息好了。”
接着那使者不想走。
随后被大汉将军拖了出去。
“皇上啊,您可不能罔顾大明威严啊。”
皇帝心想,无聊,这大明威严,能有封神重要?
随后,一年过去了,两年过去了。
在大明那些干臣名将的治理下,东百底下百姓们都慢慢心归大明了。
当然他们也是无足轻重的。
真正能控制他们的是还是士绅。
而那些士绅也选择投靠大明。
毕竟加入大明,几百年后自己的子孙也有可能封神。
如果子孙封神,或许能追溯自己身上。
这当然是那些大臣们暗示他们的。
没人明说。
但是让他们自己领会。
因此那些士绅们选择投靠大明。
东百仅有的忠臣们,早已经感到大事不妙。
虽然是螳臂当车,但他们还是选择狠狠造谣。
甚至不惜杀戮和劫掠自己的村子,嫁祸给大明的驻扎官军。
用来污蔑大明人。
在权立面前,他们露出了本性。
虽然封神很好,但未必能够成功。
相比之下,眼前的利益更加重要。
有这种想法的人,还是不少的。
“现在他们对你们好,等到你们都归顺大明后,肯定就不会好了。”
“你们想一想,他们现在的军费,还不是大明人提供的?”
“所以保持现在的状态,坚决不服从大明,他们反而会一直对你们好。”
不得不说,聪明人真得不少。
只不过这话已经说的晚了。
而且决定东百归属的,也从来不是那些百姓。
他们没有力量决定这些事。
很快.
数年后。
在控制了四下之地后,大明这才派军进入了他们的都城。
原因也很简单。
因为他们是要收取土地。
而不是搞征服。
只有将下面种地的解决了,才能真正占领都市。
否则看似一个命令就征服了,其实一有风吹艹动,他们就会反叛。
而他们也不敢不开城门。
因为其中已经有多支被策反的均队,驻扎在都城里。
而且他们同样策反了许多大臣,掌握着朝堂。
他们虽然早知道是引狼入室。
但又有什么办法呢?
他们一直占着大明的便宜,让大明为他们抵抗倭寇。
不知道亏损多少经费,抵抗多少次。
甚至可以说大明因为抵抗倭寇,至少损了30年的国运。
因为历史上打败丰臣后,著名的戚家军因为要拿回自己该拿的军饷和赏钱,被某个文官骗到校场上,没有拿武器而诱杀。
至少杀了一半。
剩下一半遣散。
这就是文官们干的好事。
没钱发军饷,解决不了问题,就解决制造问题的人。
当然,现在有苍天在看着,这种事肯定不可能发生。